其他賬號登錄: 注冊 登錄
柏慕聯創(chuàng)BIM技術服務

點亮建筑新夢想

LIGHT BUILDING NEW DREAM

企業(yè)BIM定制培訓服務經典案例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前專場培訓(一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前專場培訓(二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前專場培訓(三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前專場培訓(四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前專場培訓(五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成都建工一建提供第四期BIM項目深入實踐應用培訓班(一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成都建工一建提供第四期BIM項目深入實踐應用培訓班(二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成都建工一建提供第四期BIM項目深入實踐應用培訓班(三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冶建工集團提供基于Dynamo的市政路橋隧解決方案專項定制培訓(一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冶建工集團提供基于Dynamo的市政路橋隧解決方案專項定制培訓(二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冶建工集團提供基于Dynamo的市政路橋隧解決方案專項定制培訓(三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海南生態(tài)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企業(yè)BIM基礎定制培訓(一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海南生態(tài)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企業(yè)BIM基礎定制培訓(二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海南生態(tài)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企業(yè)BIM基礎定制培訓(三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海南生態(tài)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企業(yè)BIM基礎定制培訓(四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海南生態(tài)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企業(yè)BIM基礎定制培訓(五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21年新員工入職BIM定制培訓(線上/線下)(一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21年新員工入職BIM定制培訓(線上/線下)(二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21年新員工入職BIM定制培訓(線上/線下)(三)
柏慕聯創(chuàng)為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21年新員工入職BIM定制培訓(線上/線下)(四)

BIMBOX | 阿里巴巴的雄安棋局:既非跨界,也沒打劫

 二維碼
作者:BIMBOX來源:BIMBOX網址:https://bimbox.top/4346.html

演員從不遲到,導演更不會

遲到的總是觀眾

他們手搭涼棚,唏噓不已:

「我天,這是演到哪兒啦?

2019年9月,建筑圈平地一聲雷:阿里4022萬中標雄安BIM管理平臺,60天工期,綜合得分91.12,甩開第二名三分之一。
中標的技術細節(jié)少有人關注,大家口口相傳,說的最多是兩句話:
跨界打劫;
干掉你的,從來不是你的對手。
一切好像來得太突然,關于數字城市,建筑圈兒還沒做好準備,怎么被電商圈把生意給搶了?
那天晚上我和一個搞施工的朋友聊天,我問他,阿里中標雄安的事你聽說了嗎?
他說,阿里?不是開淘寶搞雙11的公司嗎?跑雄安干嘛去了?
我不禁感嘆:人們只看到暴雨落下時的電閃雷鳴,卻從不問什么時候開始陰天的。
今天,我想帶你來一場時間穿越,回到歷史的重要節(jié)點,看看這場雷雨從何而起,要到哪去。
1

01 跨界?NO!

我們先把時鐘回撥到兩年前。
2017年11月8日,就在雙十一激戰(zhàn)的前三天,阿里巴巴集團與雄安新區(qū)簽署戰(zhàn)略合作協議。
雙方將共同打造未來智能城市,以云計算為基礎設施、物聯網為城市神經網絡,城市大腦為人工智能中樞。
馬云出席了簽約會,他在會上說:「雄安是千年大計,它標志著21世紀以后城市應該是什么樣,阿里巴巴對雄安非常重視,但是我們的出發(fā)點不是到雄安來做生意,我們覺得參與這個偉大的時代、偉大城市的建設,比什么都重要。

馬云的一席話,讓我想到了這張圖:

不管怎么說,此時的阿里巴巴已經宣布,在雄安注冊了三家子公司,分別是阿里巴巴雄安技術有限公司、螞蟻金服雄安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和菜鳥雄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。

阿里巴巴雄安辦事處
這樣看,阿里的雄安棋局,至少在兩年前就已經落子了。
但雄安遠遠不是阿里的第一站,我們把倒轉的時鐘調快,倒著往回看。

?2017年11月,阿里城市大腦落地雄安;

? 2017年10月,杭州城市大腦1.0正式發(fā)布;

? 2017年8月,城市大腦落地澳門;

? 2017年4月,城市大腦落地蘇州;

? 2016年10月,阿里云棲大會上,城市大腦首次亮相;

? 2016年4月,阿里開創(chuàng)「城市大腦」概念,以杭州為試點開始實踐。

我們一路回溯,追到了2016年,那是阿里「城市大數據平臺」的元年。
那年10月,在杭州試運行了6個月的城市大腦平臺在云棲大會上首次亮相,一身程序員打扮的王堅在臺上講到:

城市需要有一次巨大的提升,需要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大腦,要讓數據,而不是人,來解決問題。

杭州是一個探索的城市,它在為全國城市甚至全世界的城市做探索。
這一屆云棲大會的主題是「飛天·進化」,原因在于,支撐杭州城市數據平臺的操作系統,名字就叫飛天。
等等,王堅是誰?飛天又是什么?
我們的旅程還沒結束,這次,我們要把時鐘倒轉調得更快一些。
現在建筑圈搞BIM、搞數據的人,總會披著一層悲壯的外衣,在傳統專業(yè)的人眼中,他們「凈搞些不創(chuàng)造產值的垃圾東西」,是寄生在建筑企業(yè)中的「騙子」。
但比起王堅曾經的天真和荒唐、比起他「行騙」的金額、比起他在阿里的不受待見,今天的這些評價簡直可以算是溫柔的情話了。
2008年,王堅加入阿里,職位是首席架構師。
這一年,馬云正為一件事頭疼不已:中國網購注冊用戶暴增185%,已達1.2億人,淘寶網上承載了9800萬名注冊會員,但公司的計算力就要爆表了。
那時的BAT和大型國企所使用的IT架構,幾乎全是「IOE」標配:也就是 IBM 服務器、Oracle 數據庫、以及 EMC 集中式存儲。
這三者全部來自美國,它們的組合在當時的大洋彼岸還從來沒有服務億級用戶的經歷,在阿里,這套組合已經很難用了,服務器的使用率經常飆升到98%。
眼看著儲著人們消費和轉賬記錄的中央大腦就要死機,阿里的危機刻不容緩。
王堅給馬云算了筆賬:如果按照淘寶的用戶增量來計算服務器擴容,硬件和軟件費用加起來,用不了幾年,阿里就要倒閉。
緊接著,王堅提出了一個瘋狂的計劃:我要給阿里寫一個新操作系統,每一行代碼都要自己寫。
馬云不懂代碼,但他給了王堅充足的信任,放手一搏吧。
2009年,阿里云掛牌成立,云計算需要的新操作系統,就命名為「飛天」。

2009 阿里云成立合影
「飛天」的誕生一點都不波瀾壯闊,甚至可以說是人見人厭的豬隊友。
內部會議上,幾十位負責Oracle數據庫的工程師聽說淘寶要「去IOE」,轉投自主研發(fā)的架構,憤怒地直接堵門開罵;
成立不久的阿里金融,被馬云強制要求使用阿里云系統,結果系統BUG層出不窮,飛天團隊白天賠笑臉,晚上改代碼,貸款服務幾次差點被整垮。
2010深圳IT領袖大會,談到阿里正在搞的云計算,李彥宏說這是「新瓶裝舊酒」,馬化騰則評價到:「一千年以后再說」。
你不能說大佬們的判斷太天真——正如今天我們鄙視那些不靠譜的想法,他們的觀點在當時再正常不過。
2010到2012,被阿里云稱作「最寒冷的冬天」。
想支撐起阿里的底層計算,基礎的指標是能同時調度5000臺服務器,這個指標被稱作「5K」。

到了2012年,「飛天」的指標還只有可憐的1500。
持續(xù)燒錢,持續(xù)不盈利,持續(xù)拿補貼,持續(xù)零成績,「飛天」成了阿里集團里的「吸血鬼」。
公司里越來越多地流傳:王堅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,而馬云就要把他忽悠了將近五年的項目撤掉了。
阿里云的同事們每天低著頭上班,王堅開始收到大量的辭職信和轉崗申請,阿里云的辦公室越來越冷清。
馬云回憶說:「部門之間因為阿里云整天互相吵架,跟要分家似的,我也聽不懂他們在吵什么。」
2012年的阿里云年會上,王堅站在臺上,泣不成聲:「這兩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挨的罵還多。今天來了很多原來阿里云的同學,但他們今天不在阿里云了」。
風雨飄搖的阿里云,等來了馬云的一句話:
「我每年給阿里云投 10 個億,投個十年,做不出來再說?!?/span>
至暗時刻,一語定軍心。

那一年,阿里云團隊的目標只有兩個字:5K。沒日沒夜的連軸轉,改代碼,調BUG。
王堅沒有辜負馬云。
2013年3月,阿里云迎來Deadline,計算能力將達到峰值,相關業(yè)務因無法存儲和計算,將在3個月內被迫停止。
阿里云戰(zhàn)車不停。
5月,阿里巴巴最后一臺IBM小型機下線。
6月底,飛天通過了最終的5K穩(wěn)定性測試:強制斷電,數據毫發(fā)無損。
7月,淘寶最后一個Oracle數據庫下線。
幾個月后,「5K」支持能力翻倍為「10K」,阿里開始把數據和計算全面遷入飛天。
也正是這一年,阿里云助力天貓,拿下雙十一百億神話。
2015年春運高峰期間,阿里云承擔了12306系統75%的流量,卡頓現象大為改善。
一年后,王堅瞄準了杭州,利用飛天系統給這座城市裝上了大腦。故事接上了前文云棲大會的發(fā)布。

時鐘回轉,2019年阿里云拿下「雄安平臺第一標」,此時的杭州城市大腦已經進化到3.0,由交通領域延伸至產業(yè)發(fā)展、旅游服務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等領域。
這一年,阿里云已經和蘇州、上海、澳門、海南等23座城市合作了城市大腦項目,單次合同最高中標金額2.99億。
截止到2019年一季度,阿里云國內擁有 47.3% 的市場份額,甩開第二名三倍,穩(wěn)居第一。
阿里云已經領跑了十年,它不是忽然跨界而來——遲到的是我們,它才是舞臺上的主演。
就在中標一周前,阿里巴巴20周年大會上,A-Band登臺演唱《怒放的生命》,主唱馬云和鍵盤手王堅的打扮,有點像瘋子和傻子。
我們在文章《一聊新技術就心塞,先干了這碗心靈疙瘩湯》里說:這個時代,零星傻子做飯,少數瘋子吃肉,多數呆子喝湯,絕大多數群眾只是看客,并在多年后感慨:「我要是回到那個年代……」
這句話,正應此景。

A-Band樂隊海報
1

02 打劫?NO!

我不是來給阿里唱贊歌的,因為我們的故事剛講了一半。
9月17日的中標消息,幾乎所有人都只看到了三個關鍵詞:雄安、阿里、4022萬,沒有仔細看中標內容、招標要求,匆匆得出一個結論:互聯網大佬把生意給搶了。
更重要的,是人們很少談到另一個中標候選人:中國城市規(guī)劃設計研究院聯合體。
要說這個聯合體在里面是做什么的,得從雄安的平臺說起。
在王堅和馬云的計劃里,城市大腦是支撐未來城市發(fā)展的基礎設施,像是自來水廠。
目前合作的20多個城市里,城市大腦覆蓋了交通、城管、文旅、衛(wèi)健等11個領域,具體場景包括:

· 利用監(jiān)控數據實時操縱紅綠燈;

· 管控航班起降、上下客、行李搬運、餐配保潔等環(huán)節(jié);

· 酒店自助入住和退房、數字公園卡免排隊,先看病后付費。

這些案例中,城市的交通數據、監(jiān)控數據、出行數據都擺在那里,需要靠算力、靠AI來跑起來。
這件事很難,但阿里已經做到了。
而在雄安,阿里云并不能繼往開來、一路碾壓。
因為雄安要記錄城市的生長,把建設數據也放進來。這些數據不是現成的,而是要所有人一起造出來,這就不僅僅是靠算力能解決的了。
就好比建了自來水廠,還要解決水庫的問題。這正是雄安數字城市平臺之難。
一位參與雄安建設的老領導和我說:雄安和其他地方不一樣,這里的建設剛剛開始,像是一張白紙,這讓我們有機會把建設數據放進來,也必須思考怎么放進來。
我們在文章《我們怎么看「BIM騙子」》里聊過,新的BIM市場里,兩個隱藏的「玩家」也加入了游戲,第一是需要數據的公司,第二是政府。目前和可見的未來,在數據和建筑之間搭建橋梁,BIM不是最好的選擇,而是唯一的選擇。
住建部在2018年11月12日發(fā)布了《“多規(guī)合一”業(yè)務協同平臺技術標準》公開征求意見稿。其中4.5.2條文說明提到:

實現基于一張藍圖的建設工程項目信息、城市現狀二維數據、城市三維地面數據的計算與分析。工程BIM模型主要包括建筑物工程規(guī)劃BIM模型和市政工程規(guī)劃BIM模型。

具體到雄安,在這次的平臺招標文件中要求,管理平臺建設內容包括一個平臺、一套標準。

? 平臺要解決數據的展示、查詢、交互、審批、決策,實現對雄安新區(qū)生長過程的記錄、管控與管理。
這是軟件和硬件的問題,是造水廠。
? 標準要解決從規(guī)劃、市政到園林、建筑的數據統一交付,需要把不同專業(yè)、不同流程的數據打通,傳到平臺里去。
這是規(guī)范和協調的問題,是造水庫。
水廠難造,好在阿里造過了;水庫難造,我們還沒完整地實踐過。
規(guī)劃、園林、市政、管廊、交通、建筑,橫跨數十家設計機構和建造單位,專業(yè)不同,標準不同,使用的軟件不同,交付的格式不同。把所有數據一股腦扔到一個平臺里,自動去識別和計算,這當然不現實。
雄安的做法是:六個漸進環(huán)節(jié),一步一步來:

? 現狀空間(BIM0)

? 總體規(guī)劃(BIM1)

? 詳細規(guī)劃(BIM2)

? 設計方案(BIM3)

? 工程施工(BIM4)

? 工程竣工(BIM5)

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對應的是工程建設的不同階段,對數據的錄入方式和使用者加以區(qū)分。每個階段的數據流到下一個階段,都要編制入庫標準,對結果進行統一編碼。
進入平臺的所有成果數據,都要遵循一個統一的數據轉化標準:XDB。這一標準也正在不斷完善。
關于數字雄安的技術解決方案,不同專業(yè)小會開了無數,大會開了十幾次,每次會議都有領導班子參與,阿里也是從第三次會議開始就深度參與。
目前,跨專業(yè)標準數據的轉換,已經進行到從設計方案(BIM3)向工程施工(BIM4)階段的推進,最終的目標是把這個進程推進到BIM5,并最終滿足XDB的要求,和總體平臺完成對接。
從結果上看,是一個平臺、一套標準,但過程中需要開發(fā)的轉換和審查軟件,需要整合的專業(yè)標準,不計其數。

十一前BIMBOX走訪中鐵建工設計院
建筑人對平臺有一個習慣認識:它應該是給自己帶來便利的,而雄安的事情發(fā)展到今天,我們看到了公共服務項目中平臺的新范式:
設計師和施工人員不是平臺的服務對象,他們是給平臺提供數據服務的人。
整合多專業(yè)、多格式、多標準到一個平臺,正有很多人沒日沒夜地做著。從業(yè)務到平臺的統一目標,也遠非阿里一家能完成。
說阿里并非「打劫」,而是「合作」,這話真的一點都不虛。
參與雄安標準制定和軟件研發(fā)的部分機構
1

03 終局?NO!

商業(yè)不是過家家,無論在哪一個戰(zhàn)場,無聲的硝煙都在合作與博弈中彌漫開來。
? 向外看聯網公司爭搶的市場:巨頭紛紛入局。
阿里是“城市大腦”的領跑者,但領先者不可能永遠是通吃者。
與阿里中標雄安的新聞幾乎同時,東莞傳來戰(zhàn)報:《東莞市“數字政府”建設項目(2019-2021年)》采購內容信息系統集成實施服務,華為中標,金額 27.42 億元。
華為的首個城市大腦項目于去年年底落地佛山;百度于去年10月份與北京市西北旺鎮(zhèn)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,共建“智慧西北旺”;騰訊在廣東試水后,今年6月以5.2億拿下長沙城市大腦項目。
2018年開始,騰訊、百度、京東、華為等巨頭紛紛加入戰(zhàn)局,仿佛只在轉瞬,已是烽煙四起。
IDC預測,2023年,中國智慧城市的市場規(guī)模將達到389.2億美元,如果再算上5G、物聯網、AI的入場,這個盤子不止千億美元。中國的600多座城市,正在被廠商們逐一插上小旗。
? 向內看建筑業(yè)領域,專業(yè)軟件廠商紛紛尋求合作破局。
2018年6月中國建設行業(yè)年度峰會,廣聯達、微軟和華為聯合發(fā)布了面向建筑行業(yè)的混合云解決方案。

2019年9月,廣聯達受邀參加華為全聯接大會,會議上雙方簽署平臺組建合作伙伴協議,在智慧園區(qū)、智慧工地、BIM技術等方向達成深度合作。

2018年,中國平安旗下、前身為平安好房的平安城科突然沖進行業(yè)內人們的視野,2019年在建筑業(yè)內迅猛招人。
BIMBOX和平安城科一位高管有一次非正式的閑談,她對我說:「我們有一年的野蠻生長期,我只要一個字:快!」
平安易建、平安卓管、平安友筑等智能管理平臺火速上線;緊隨其后,中地君豪、當代置業(yè)、深圳大鵬新區(qū)、鶴崗市自然資源局等訂單和合作協議紛至沓來。
與此同時,在各大城市與這些平臺商合作的國有設計和施工單位,也都摩拳擦掌,希望把自己貢獻的力量和經驗,固化成標準、規(guī)范甚至是通用產品。
《雄安新區(qū)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》中四次明確提及BIM,30多項審查規(guī)則、幾百項建模標準已成定局,今天它是標桿城市的入場券,下一場爭奪戰(zhàn)中,就很可能是老兵手中的沖鋒槍。
歷史的畫卷就這樣攤開在所有人面前:無論是準備好的,還是沒準備好的。
1

04 BOX觀點

領英創(chuàng)始人雷德·霍夫曼在接受哈弗商業(yè)評論時說:信息時代做點事,就好比你從懸崖上跳下去,然后在下落的過程中組裝一架飛機。
如果你問我:前面說的這些「數字城市」項目和產品,都靠譜嗎?
我會說:從宣傳上來看,一個比一個靠譜。而深入了解會發(fā)現,其實都不同程度的不靠譜。
只不過,沒有時間等你驗證靠譜。
農業(yè)時代,人們有上百年的時間驗證一項技術是否靠譜;工業(yè)時代,驗證的時間至少有幾年;而今天大加速的信息時代,這個時間窗口被殘酷的壓縮到幾個月。
2008年,林晨曦跟著王堅離開微軟,轉投阿里。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走進淘寶網技術團隊的辦公室,對他們說:「以后,你們淘寶的大數據系統用我們的阿里云架構吧?!?/span>
「代碼已經寫了多少?」對方問。
「幾行吧?!?/span>
林晨曦沒撒謊 ,當時的飛天系統,確實剛剛在北京匯眾大廈203室寫出了幾行代碼。
那時候,沒有人能保證阿里云到底能做成什么樣,也沒人能猜到,十年后這幾行代碼被印在了阿里云產品的紀念T恤上。

大多數人最終會選擇平凡的生活,這本身就是每個人的權利,更沒有什么對錯。
更何況,并非每個放手一搏的人都能成為少數的幸運者,即便是阿里云,也有超過70%的員工調頭離開。
但知道事實后自愿選擇平凡,和稀里糊涂地被迫平凡,是兩個概念。
BIMBOX希望做的,是把這個時代正在發(fā)生的事告訴給人們。
從舊時代的溫床里成長,我們習慣性地覺得,路都是鋪好的,職位就那么多,選個專業(yè),選個公司,選個老板,慢慢混,像是爬香山,總會登頂。
而在劇變的時代,我們更像是在爬珠峰,沒有人能保證登頂,大多數人會中途放棄,或是凍死在攀爬路上。
BIM的下一個階段,一定是異常艱苦的,全專業(yè)數據集成的路上有太多的深坑等著人們去蹚。
或許我們這個時代的轉型者,即將面臨的是和阿里當年一樣的陣痛:做,累死,不做,等死。
每個人都有權選擇安全,但至少我們應該對愿意嘗試的人報以敬意。
10月1號,一位圈兒里的老友發(fā)來消息:
「我對雄安一直很觀望,但看了今天70周年慶典,我突然不懷疑了。這樣的國家意志下,哪怕是要一個芯片一個芯片鋪滿整個新區(qū),這事也一定能辦到。」
我忽然就想到了當年阿里云程序員的吐槽:「人家的是云計算,我們家的是人肉云計算?!?/span>于是回復他:「是,只不過不知道要累倒多少英雄漢。
他回信說:「愿舍命之人有所償,愿孤膽英雄不言悔。
END

寫下這篇文章時,老孫剛剛讀完羅伯特·科爾維爾的新書《大加速:為什么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快》。文章下留下你的想法,我們會把這本書送給留言點贊最高的小伙伴。


本期部分故事和圖片來自以下渠道
淺黑科技《阿里云的這群瘋子》
《朗讀者》董卿王堅專訪
2016-2019云棲大會記錄
對中鐵建工設計院BIM中心主任郭威、
廣聯達新建造研究院副院長呂振、
以及其他2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的訪談
登錄
登錄
其他賬號登錄:
我的資料
留言
回到頂部